水质是影响池塘养殖刺参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,直接决定了养殖成败,对水质进行科学调控,是减少刺参病害,提高养殖效益的有效措施。
1、科学换水
保持适当的水深和换水量,是改善水质最直接、最有效的办法。换水不仅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氧,降低代谢废物的浓度,还能调节池水盐度与pH,改善池水生物组成结构。在一定限度内,换水量越大,刺参生长越快,成活率越高。
(1)换水方法 通常的换水方法是:3月份到6月中旬,池水不宜过深,以充分利用阳光照射,加快水温回升,增加底层溶解氧,促进浮游单胞藻和底栖硅藻的繁殖,一般日换水10~20%,保持水深1.2~1.5m;6月下旬到9月中旬,随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换水量并加深水位,日换水从20%逐渐升至50%以上。其中水温最高的7~8月份,刺参多数已进入夏眠阶段,水温一旦过高或底质情况太差,很容易造成大量死亡,所以这一时期在遵循水质好、温度低、盐度等因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,能自然纳水的池塘要有潮就纳、有水就进,无自然纳水条件的池,每天也要机械提水,保持水质清新,水深始终维持在2m以上的最高水位,为刺参营造良好的夏眠环境。夏眠过后,随着水温的下降,可将日换水量渐减至20%以下,水位降至1.2~1.5m。冬季刺参摄食量小,代谢弱,对水质污染较轻,主要是维持池水的稳定,可少换水,或只进水不排水,保持2m以上的最高水位即可。
(2)换水时注意事项
①要有拦污设施 池塘注水口设置40~60目筛绢网,海边抽水口最好也设拦污网等设施,防止自然水域中的敌害生物、杂物及油类进入池塘。
②换水前注意海区和池塘水质情况 如发现自然海水受到污染、发生赤潮等情况,要暂停换水。大雨过后,从陆地入海的淡水常带有农药等有害物质,并且pH常会大幅下降,也不要急于进水,待海区水环境恢复正常后再纳水。如发现池内水质恶化、刺参发病等情况,要立即大换水。
③防池水盐度骤降 暴雨前应将池水加到最高水位,雨后立即将表层低盐度水排掉。因刺参属狭盐动物,短时间盐度降幅过大,易引起溃烂甚至死亡。为此,可在排水口处设内低外高两道闸门,平日排水两道闸门均提起,降雨时关闭内闸,开放外闸,使表层的低盐度水从内闸上部溢出。
④注意换水时间 夏季高温期,尽量在夜间或凌晨换水,以降低池塘水温。有条件的地方可向池内添加深井水降温。
2、保持优良水质
池水要有一定肥度,达到“肥”、“活”、“嫩”、 “爽”的感观标准,水色以浅黄褐色或浅黄绿色为好。池内保持充足的浮游生物含量,可增加水中溶解氧,吸收有毒物质,提高池水的自净能力,维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,有利于水环境的相对稳定,对优化养殖环境,改善水质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有一定肥度的池水还可使刺参避免受强光直射,改善刺参的栖息环境。故在养殖过程中,要根据池塘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追肥。追肥时机要根据天气情况来定,一般在晴天时候为宜。为保证水质,在养殖期间一般不提倡多施用化肥,提倡多使用有机肥水产品,如“汉宝生态肥”或“汉宝淝”来进行肥水,肥水效果好,且对水质无污染。
3、做好水质监测
每天都要观察池塘水质情况,定期对一些主要理化因子进行检测。保持池水盐度26~32‰,雨后的短时间内也不应低于20‰;溶解氧保持5mg/L以上;氨氮在0.1mg/L以下;pH为7.8~8.4;池水上层不得检出硫化氢,池底含量应在0.01mg/L以下,若氨氮、亚硝酸盐含量超标,有机质过多,可使用“底改素”、“多效底改颗粒”、“护水解毒宝”等来调节改善水质。